1、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24年8月24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公告,公布第二批100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基于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
①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
② 可以为大家更好地缅怀先烈提供要紧的物质载体
③ 可以教育民众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
④ 可以更好地塑造各地的文化形象与品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梁启超高度看重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培养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看法的合理性在于一定了( )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 文化的力量可以在大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进步进步具备不可替代有哪些用途
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兴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市欢迎宴会发表演讲中提到, 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先后两次去古巴时曾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和海明威常常去的夜店,体验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环境。这样来看( )
① 文化总能丰富人的内心世界
② 文化决定着人的行为选择
③ 文化对人具备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 出色的文化体现了人类一同的精神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有关专家指出,在中国,教育是个人、家庭、国家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目的,一是通过教育改变命,二是通过教育达成个人、家庭和国家的理想。而在西方,教育的核心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从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中可以得出( )
① 文化影响大家认识事物的角度
② 文化支配着大家的思维方法
③ 文化的差异致使了中西教育的迥异
④ 文化影响大家在教育实践中目的的确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古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大家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 )
A. 要摒弃,由于传统文化是包袱,紧急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B. 要继承,由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存活与进步的精神根基
C. 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
D. 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剖析”,批判的吸收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方位加大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建议 》中指出: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一同努力,学校美育获得了较大进展,对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发挥了要紧用途。同时《建议》强调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含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从中大家可以解析出( )
A.加大美育,便可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进步
B.美育课具备选择、传承文化的功能
C.美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D.美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7.第xx届世界华商大会2024年9 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登巴萨市召开。俞正声在贺信中指出,华商和气生财的态度、和衷共济的精神、和谐共赢的理念,既是中华出色文化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知道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要紧视角。这样来看华商( )
① 传承了中华民族出色传统文化 ② 是传播中华出色文化的主力军
③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④ 丰富和进步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当地时间2024年十月21日晚,习近平出席伦敦市政厅晚宴并发表演讲。习近平指出: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伙园中,各国虽然历史、文化、规范各异,但都要彼此和谐相处、平等相待,都要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摒弃所有傲慢和偏见。唯有这样,各国才能一同进步、共享兴盛。下列看法符合这一讲话精神的是( )
A. 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外来所有思想文化
B. 在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 在文化交流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D. 维持文化的民族特点,促进民族文化进步
9.2024年9月20日至21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云南调查时强调,媒体是深化同周围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的要紧纽带,要加大传播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方法与周围国家媒体拓展交流合作,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打造于我有利的周围舆论环境。从这段话中大家可以领会到( )
① 传媒具备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快了文化的传播
② 无论何时,文化传播总要通过肯定的媒介才能达成
③ 传媒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
④ 媒体架起了交流的桥梁,促进邻国对中国立场倡导的理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欧洲文化遗产日”活动的由来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法国早设立,定位为全民共享法兰西出色民族文化遗产的节日。现在,文化遗产日已经成为整个欧洲一项要紧的文化活动,在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活动期间有五十多个欧洲国家向公众开放很多历史性建筑,让世界各地的民众聚焦欧洲,感受文化传承。之所以如此做是基于( )
A.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要紧标志 B. 文化遗产是人类一同的文化财富
C. 保护文化遗产,可以增强民族优越感 D. 保护文化遗产,势必促进民族文化进步
2024年十月21日,阴历9月初九,是国内传统的重阳佳节。尊老敬总是大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答11~12题。
11.今天的重阳节,除去是传统佳节,还被赋予了敬老、爱老等新的意思。“九九”重阳,由于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大尊,有长久长寿的意思,国内政府于1989年将阴历9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下列看法与材料意思不同的是( )
A. 文化具备继承性和年代性 B. 庆祝民族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C. 文化在继承中进步,在进步中继承 D.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可以因时而变
12.重阳节吃重阳糕。重阳节食“糕”,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重阳糕各地无固定品种。南方的重阳糕一般以米粉来做,糯米粉为主,加水搓揉后放入食糖上笼蒸熟,好看的可以做成五色。北方的重阳糕,为的发面花果蒸糕是将面粉发酵后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种花果,上笼蒸熟后将面糕倒出,正好各种花果均在面糕上面,并呈馒头状。这表明( )
① 传统风俗影响着大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 不一样的地区,有着每个都不一样的文化特点
③ 因为历史、地理等原因的决定,中华文化具备地区特点
④ 各区域文化都在本地区内独立形成并维持着各自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在治疗疟疾方面的贡献。回答1 3~14题。
13“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毛泽东同志于1958年就提出如此的论断。的确,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丰富健全,在世界医药学中独一无二,也是国内有原创优势、有期望获得成就的科技范围。这表明( )
①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② 中华文化自古到今天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③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之一
④ 中医文化在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方面有着独特有哪些用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屠呦呦过去说,应该多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从传统医学中挖掘更多的药物,为世界人民造福。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传统中医药一旦打开封闭的围墙,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就发出夺目的光彩。这说明科技( )
A. 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进步 B. 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决定性原因
C. 具备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D. 决定着文化的进步方向
15. 2024年中国x藏雅砻文化节期间,山南着力塑造和推出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雅鲁藏布》、原生态藏戏演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一系列活动,让来自全世界的宾客在雅砻大地尽情狂欢,体验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感受中华文化的民族风情。下列对藏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 藏民族文化具备鲜明的民族个性特点 ② 藏民族文化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 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 藏民族文化具备中华文化的共性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假如“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海外获奖作为高追求,跟在其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沉迷“去思想化”、“去价值化”、 “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肯定是没前途的!这启示大家( )
① 文化进步兴盛需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 要立足于中华出色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 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 要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进步道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针对下图漫画反映的文化现象,大家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 需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② 通过教育,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 提升分辨眼力,增强抵御能力
④ 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 《建议》指出,目前,国内文静创作呈现出百花竞放、如火如荼的生动景象。但在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静范围还存在价值扭曲、浮躁粗俗、娱乐至上、唯市场化等问题。为此( )
① 文化生产应该面向市场,迎合大家的需要
② 文静工作者在创作中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③ 国家要加大管理,正确引导,绝不可以放纵自流
④ 文化企业应将社会效益作为根本目的,兼顾经济效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 《建议》中强调要把各种文静惠民手段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组织推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程,发挥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功用,落实乡镇文化站职能。《建议》直接传递出的信息是( )
A. 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其文化生活
B. 大力进步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
C. 发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用途
D. 扩大群众的文化权益,让群众共享文化成就
20、送出一本好书,打开一扇亮窗。把手中闲置的书本,捐赠给贫困区域中、小学校的孩子们,为他们的梦想插上常识的翅膀。持续持续的“映山红”捐书计划,目的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播“平等、包容、推荐”的志愿文化。爱心捐赠活动
①有益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年代的具体体现
③可以迅速改变贫困区域贫穷落后的面貌
④是社会主义文化进步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1、要“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建设提供有利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商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主张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22. 2024年十月25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在中国互联网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刘学洪等10户全国孝老爱亲“美家庭”的先进事迹。此项活动的拓展旨在( )
① 打造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② 弘扬正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 传递正能量,决定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 打造文明的社会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近年来,国内拓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进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国内看重思想道德建设是由于它:( )
①是进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的要紧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进步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益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国内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了智商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拥有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涵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可以*,贫贱不可以移,威武不可以屈。”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非选择题(52分)
25、近年来,广西来宾一直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大力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挖掘和培育地方特点文化,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一是精神文化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以创建“百里富裕文明和谐走廊”和“自治区文明城市”为重点,不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愈加重视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支持率达到95%.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效果显著。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互联网不断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设置率达到100%,66个乡镇全部配备了文化专用车。全市724个行政村已建成村级文化综合楼750栋、农家书屋630个、文静舞台841个、组建了农民文静队941支、农民篮球队1245支。三是培育地方文化获得新进展。壮族、瑶族出色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红水河文化、奇石文化等品牌初步打响。塑造了《麒麟》文静期刊等文化艺术平台,培养了一大量文静人才、催生了一大量文静精品。
请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征及影响”的角度,剖析来宾为何要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的大进步大兴盛。(15分)
26. 中共从xx届xx全会到xx大都高度看重国内的文化建设,强调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进步大兴盛。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家所要的自觉文化需要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文化,而不是任何一种与传统彻底断裂的文化。中华文明要重铸辉煌,就需要维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需要 擅长发现异质文化的长处,擅长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同成就,擅长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从文化传承与革新的角度剖析国内怎么样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5分)
27..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2024年8月25日在京召开。
材料1、广大“五老”(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锤炼并形成了坚定的生活理想、崇高的精神风范、优良的工作作风、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老同志们把关心下一代作为新的生活追求,以“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革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孜孜不倦地投入这项策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取得了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戴。习近平在指示中强调,大家要弘扬“五老”精神,尊重“五老”,爱惜“五老”,学习“五老”,看重发挥“五老”用途,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进步。
材料2、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年轻人需要和势必承担的重任。当代中国年轻人要自觉根据党和人民的需要锤炼自己、提升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发展,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生活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收获事业华章。
(1)结合材料一,运用加大思想道德建设的常识,说明在新时期,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进步中要看重发挥“五老”用途的原因。(16分)
(2)结合材料 二,运用文化生活常识,立足于公民自己实践,为青少年怎么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的”提两条合理化建议。(6分)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D D B B C D B D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 D D B B A A A C B B
25.答案:①大力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文化的进步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有益于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3分)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叫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进步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3分)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效果显著使文化的进步又有了新的物质载体,有益于文化的传播和进步。(3分)④ 大力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挖掘和培育地方特点文化,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3分)⑤大力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3分)
26.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维持和进步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质。(3分)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大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分)③在文化革新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保守主义”和 “封闭主义”,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和“历史虚无主义“。(3分)④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3分)⑤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方法的革新。(3分)
27.(1)答: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看重发挥“五老”有哪些用途,是看重和加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有益于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4分)
②“五老”的高尚道德品质,具备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发挥“五老”有哪些用途,有益于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模范的熏陶和影响下将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分)
③“五老” 坚定的生活理想、崇高的精神风范与所形成的宝贵精神,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发挥“五老”有哪些用途,有益于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
④“五老”身上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挥“五老”有哪些用途,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质。(4分)
(2)①好好学习科学文化常识,武装自己头脑,以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3分)
②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要踏踏实实,发展进取,为追求崇高的道德目的而努力奋斗。(3分)
(本题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须围绕主题,同时结合自己实践,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